现存于潼关东山东北角的抗战碉堡
抗战碉堡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守军用于防御侵华日军西渡黄河的军事工事,设于潼关沿黄河南岸。碉堡修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每隔30米到50米一座,为潼关抗日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火力覆盖了对岸日军的所有渡河范围,有力打击和震慑了侵华日军西渡黄河的企图。
现存于潼关黄河风景区的抗战碉堡
潼关现仅存四座抗战碉堡。碉堡1分别位于潼关县秦东镇港口老粮站西城墙外,堡体被土掩埋,仅能看到顶部;碉堡2位于秦东镇黄河风景区内,碉堡通高4米、顶高1米,直径3.9米,上方略方圆,为半封闭结构,面对黄河的北面设有哨眼及机枪口;碉堡3位于秦东镇东山东北角,碉堡通高4米,直径3.5米,半封闭结构,上方略平,周围有三处哨眼,碉堡整体保存较好;碉堡4位于秦东镇十里铺村四组东北农田中,堡体有破损,残高2.3米,直径3.5米,无顶盖,北面设有哨眼及机枪眼。
潼关县人民政府于2015年6月公布抗战碉堡遗址为潼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是研究中国军民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