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县气温持续攀升,高温天气给玉米生长带来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干旱和高温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实现秋粮稳产增产,特制定本技术意见。
一、科学灌水
(一)及时灌溉,保障水分需求
目前我县玉米陆续进入拨节期至大喇叭口期等需水关键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更为迫切。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及天气预报,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且预计未来一周无有效降雨时,需立即开展灌溉作业,确保玉米生长所需水分。
有条件的地区,优先使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水源相对匮乏的地块,可采用隔垄交替灌等方式,尽可能扩大灌溉面积,缓解旱情。
(二)苗期合理控水,促进根系发育
对于处于3-6叶期的玉米,若早晚叶片展开,中午叶片出现短时萎蔫的情况,此时,进行适度的抗旱锻炼,即“蹲苗”。通过控制水分,促使玉米根系向土壤纵深方向生长,增强植株的抗旱能力。但当底墒特别不足,土壤含水量低于适宜田间持水量的55%时,仍需适当浇水,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
二、追肥管理
(一)根部追肥:结合灌水,借助播种施肥机或中耕施肥机等机械设备,根据地力和苗情,亩追施尿素15公斤-20公斤、磷酸二铵3-5公斤、氯化钾2-3公斤,施入土壤10-15厘米的深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其抵御干旱和高温的能力。
(二)叶面追肥:选用0.3%-0.5%的尿素溶液、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叶面肥、抗旱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在晴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均匀喷施,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抗逆性,缓解高温干旱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
(三)水肥一体化:采用滴灌或喷灌的玉米田块,可结合灌溉系统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精准施肥。
三、适时中耕保墒
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进行中耕作业。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和呼吸,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一般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各进行一次中耕。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
密切关注玉米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重点监测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虫害以及大斑病、小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动态,一旦发现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及时开展防治工作。选用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等,结合叶面追肥,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进行喷雾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开展“一喷多促”作业,实现节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