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灌水原则
根据土壤墒情(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需灌水)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避免大水漫灌,提倡节水灌溉。
重点保障花期至幼果期(4月中下旬)和新梢生长期(5月初)的水分需求。
2. 灌水时间与方式
花前水(4月上旬):
萌芽至开花前5~7天,每亩灌水20~30m³(滴灌可减量),促进花序发育,避免干旱导致落花,花期严禁大水浇灌,避免造成生理落花落果。
花后水(4月下旬至5月初):
谢花后10~15天,结合追肥灌水,每亩30~40m³,促进幼果膨大和新梢生长。
方式优先选择:滴灌或微喷(节水均匀);在不具备灌溉条件且旱情严重的地区可采取“穴贮肥水”的方式缓解旱情,在离树根10厘米处,挖3~5个20厘 米深的小坑,每个坑内灌水一桶,撒上麦草防止蒸发,并且麦草腐烂后可以作为有机肥供养树体。
1-3年生幼园或高接换优的果园干旱可进行沟灌或漫灌且多次少量。
保墒措施: 果园行间进行生草栽培,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采用中耕、耙耱等方式避免土壤中水分大量蒸发。旱地果园采用覆草、覆膜等覆盖方法,保墒效果更加显著,同时,有利树体生长健壮,幼树生长量可成倍增加,结果树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
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应结合施肥进行土壤改良,以逐渐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为减少土壤蒸发,可使用土壤改良剂、土壤保水剂、土壤蒸发抑制剂等。
对旺长树,修剪时应尽量少短截,以缓和树势,减少营养生长对水分的大量消耗;对衰弱树目,应适当回缩,使树势、枝势健壮,增强树体的抗旱能力。
在果树生长期,及时摘除多余的萌芽,疏除多余的枝条,并对徒长枝、旺长枝进行疏除减少水分蒸腾量。要最大限度降低干旱对果园的影响,还需要从日常管理中抓起,提高土壤的“厚实度”,促进果树形成深厚的根系,吸收更深层的土壤水分。
辅助授粉:人工放蜂(每亩1箱蜜蜂)或人工点授,提高坐果率。
疏花疏果:按20~25cm间距留1个中心果,弱枝少留,避免养分浪费。
防霜冻:关注天气预报,霜冻前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熏烟防冻。
重点防治对象:
白粉病、锈病:喷施12.5%腈菌唑水乳剂3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
蚜虫、红蜘蛛:选用吡虫啉(10%2000倍)或联苯肼酯(24%1500倍)。
注意事项:避开花期喷药,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施药。
花后追肥:谢花后7天,每亩施高氮复合肥(20-10-10)15~20kg+腐殖酸肥5kg,促进幼果发育。
叶面补肥:新梢生长期喷施0.3%尿素+0.2%硼砂,预防缺素症。
抹芽控梢:及时抹除主干、剪锯口处的无用萌蘖,减少养分消耗。
夏季修剪(5月初):对旺长新梢摘心或扭梢,改善通风透光。
行间生草(白三叶、鼠茅草、野豌豆),树盘清耕或覆盖防草布,避免杂草竞争水分。
避免中午高温时段灌水,防止土壤板结和根系缺氧。
沙地果园少量多次灌水,黏土地适当延长间隔期。
密切关注天气,遇连续阴雨需排水防涝。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缓解春季干旱对苹果树的影响,保障花芽分化和幼果发育,为全年丰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