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得感”养成
帮助孩子提升幸福力
什么是“配得感”?
所谓“配得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有着清晰的认知和自信,相信自己配得到更好的,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比如爱、认可和关怀,即“我值得拥有”。这种感觉让他们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动摇,不会因为失败而气馁,而是坚定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不断努力。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配得感”,让他们相信自己配得上他人的肯定、赞美,配得上更美好的事物,配得上难得的机遇并有勇气抓住它……当孩子拥有了“配得感”,他们自然会拥有更大的底气,坦然面对各种困难、接受失败。
孩子何以会自我“配得感”低?
生活中不难看到另一种现象:有些孩子明明在各方面或某一方面做得很好,却在被外界肯定、夸奖时总认为自己不够好,甚至贬低自己,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做事没信心,并由此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别人的赞美,不配拥有美好的人或事。在与人交往和共事中,一旦结果不尽如人意,即便是别人的错,他们也习惯于将责任和失败归结到自己身上,进行自责甚至自我攻击。他们还会在心中夸大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无法形成恰当的自我认知,哪怕机会摆在面前,也会放弃。这样的孩子自我“配得感”比较低,自我价值感也偏低,内心缺乏能量,没有安全感。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也更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眼光。
自我“配得感”低的孩子容易一味顺从他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形成讨好型人格,他们也难以获得安全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让孩子拥有“配得感?
1.避免强化父母的付出
养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付出与孩子的学习挂钩,控制孩子;也别为了过分强调勤俭节约而指责孩子想要暂时负担不起或家长认为不需要的物品。站在孩子的角度,审视孩子的内心,告诉孩子:“现在我们可能还不能拥有它,但是只要肯努力,以后一定可以拥有。”给孩子希望。只有被无条件爱着的孩子,才会更加自尊、自信,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配得上世间所有的美好与幸福。
2.帮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造成自我“配得感”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孩子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切实际地夸大,进而不自信,甚至自卑。
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自我“配得感”时,父母需要全面客观地观察孩子,肯定其优点,适当将之放大,让孩子明白自己有很多优势,引导孩子客观审视自身、恰当评价自己,接纳自身的不完美。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多用描述+总结词的话语肯定、鼓励、支持孩子,帮助他种下“我可以”的种子。比如,看到孩子将房间整理好可以说:“你把东西都归置到了架子上,房间看起来很舒服、很整洁,你收拾得很有条理。”孩子听到父母描述性的鼓励和赞赏,感到自己的努力被父母看见,会恰当地审视、评价自己,重建自我“配得感”。
3.传递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配得感”教育是一个鼓励孩子努力向上的过程,父母要做好表率,不抱怨、不诉苦、提升自己,让孩子有样学样,从父母身上习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包括拥有自信、勇敢、乐观的心态。同时,不断输出爱,让孩子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都会爱他、接纳他,尊重他的感受和需求,愿意陪他共同努力解决遇到的一切难题。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会相信即便这次自己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或得不到想要的,通过努力,一段时间后也能实现愿望。父母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需求,协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以轻松的心态,强化“我是值得的,我配得到某某某”的意识,促使孩子“自我确认”,产生美好的感觉,相信自己值得拥有一切美好事物。
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我值得”的种子,帮他孕育出“我可以”的信念,孩子就有信心迎接未来的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