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井镇甘井社区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创建基层治理示范镇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探索“六式”议事协商工作法,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乡村善治新路径。

网格“联”事,“网”聚民意。按照“全域覆盖、规模适度、动态调整”原则,将社区划分为1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2名网格员,由社区“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担任。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电话联系、微信群沟通等方式,及时收集村民关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建立“民情台账”。今年以来,网格员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8条,为议事协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会议“商”事,共破难题。建立“党组织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议事决策机制。每季度固定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主持,通报上季度议事协商事项办理情况,对本季度收集的议题进行讨论协商。对于重大事项,邀请社区乡贤、镇级涉及站办工作人员到会指导,确保协商结果科学合理。
上门“问”事,服务到家。针对社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区“两委”成员和网格员主动上门,面对面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征求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对于一些争议较大、涉及面广的议题,也组织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听取各方意见,为议事协商奠定基础。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中,工作人员上门征求村民对拆除破旧房屋、清理乱堆乱放等工作的看法,耐心解释政策,争取村民支持,推动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平台“集”事,拓宽渠道。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议事协商平台。线下,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议事室”,配备桌椅、投影仪等设施,为村民议事提供场所。线上,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微信议事群”,村民可以随时在平台上发布议题、参与讨论。村民在微信群中反映村里道路损坏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村“两委”得知后,立即在“线上议事室”组织村民讨论解决方案,及时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
分类“处”事,提高效率。根据议题性质和复杂程度,将议事协商事项分为简单事项、一般事项和复杂事项三类。简单事项,由网格员当场答复或协调解决;一般事项,提交社区“两委”会议商议解决;复杂事项,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协商解决,并邀请相关镇上涉及站办、社区高威望人士参与。同时,建立议事协商事项办理跟踪督办机制,明确办理责任人和办理时限,确保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今年以来,共解决各类事项8件,其中简单事项4件,一般事项2件,复杂事项2件。
跟踪“评”事,保障成效。议事协商事项办理完成后,组织村民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次,对于不满意的事项,分析原因,重新组织协商办理。通过跟踪评价,倒推议事协商事项办理质量提升,提高村民参与议事协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村里产业园区生产路建设项目完成后,组织村民进行满意度测评,根据村民提出的道路两侧培土覆盖、完善绿化等意见,及时进行整改,最终村民满意度达到100%。
通过“六式”议事协商工作法的实施,甘井镇甘井社区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下一步,甘井社区将继续完善议事协商机制,不断探索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