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站南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响应临渭区委、区政府号召,以“党建+为老服务”为引领,成立专门的银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推出“银龄久伴日”月度主题活动机制,由街道统一安排部署,所有村、社区围绕当月服务主题开展银发服务活动。在此基础上,各村社区结合各自实际,贯穿开展其他丰富多彩的银发服务活动,逐步建立辖区银发人才库,制定年度银发服务方案,完善银发服务队伍,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满足多元需求,让老年人享受便捷、贴心、有温度的服务。通过系统化设计、项目化推进、社会化参与,探索出一条具有街道特色的为老助老服务银发群体的新路径。春日的站南街道,一幅“银龄乐享”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月一主题”构建为老服务新生态
站南街道利用春训的大好时机,立足街道实际,经过精心研判,广泛征求意见,将每月9日固定为“银龄久伴日”,制定了《年度银发服务方案》,依托“春生·夏长·秋收·冬养”四季主题规划,围绕“爱老·助老·护老·养老”设置服务内容,已形成“12+N”特色活动体系。3月“春日活力时光”主题月期间,各社区因地制宜推出系列精品活动:红旗社区联合临渭区农业农村局打造“银龄园艺市集”,精选绿植花卉30余种,特邀农技专家现场教学;四号社区组织“耆乐同行·共赴春日之约”户外采风,带领老人在渭南郊野公园开展园艺疗愈、旗袍快闪等活动;朝阳社区、秦牛社区等15个社区、村,以主题活动为抓手,携手爱心社会组织延续开展了“阳光公益 最美微笑”公益摄影活动,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拍摄证件照,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
“每个月都有新期待!上次园艺市集上学的水培技术,现在连孙子都夸我是‘养花专家’。”社区居民乔娅玲指着家中盛开的蝴蝶兰说道。据统计,该机制实施以来,老年群体活动参与率同比提升32%,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达96%。

站南街道“银龄园艺市集”活动(本文图片由渭南市临渭区站南街道提供)
“三维提升”打造老年友好新标杆
发展银发经济,首先要做好银发服务,通过丰富多彩的为老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我们的制度优势,体会到晚年生活的岁月静好。基于此,站南街道充分考虑银龄群体的特点,在服务维度上,实现从碎片化到体系化的转变,建立“基础服务+特色项目+个性定制”三级供给体系;在参与维度上,完成“被动接受—主动参与—主导策划”的层级跃升;在效益维度上,形成“服务老人—解放家庭—激活社区”的乘数效应。
红旗社区书记李维娟说:“街道今年开展的‘银龄久伴日’月度主题活动,这不仅是养老服务的创新,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目前,站南街道根据实际,计划推进部分有条件的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利用闲置厂房等同步探索“银发经济”特色街区建设。

站南街道四号社区“耆乐同行·共赴春日之约”户外采风活动
“五社联动”激发银龄内生动力
站南街道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社区自治组织”五社联动模式,在服务供给上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整合辖区单位、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包联单位等多家共建单位资源,建立“银龄服务联盟”;二是逐步培育“夕阳红调解队”“银发人才团”等多支社区为老服务组织,推动“老有所为”;三是建立街道银发服务“银龄人才库”。完善一支自上而下的银发服务队伍,每月参与服务活动。同时设立“银龄智库”。让那些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银龄群体”真正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站南街道将持续深化“银龄久伴日”品牌内涵,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和“与时俱进”的巧劲,努力打造“老有颐养”的幸福样板,为临渭区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注入澎湃的基层动能。
来源:渭南市临渭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