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宣传地名文化故事,“潼关民政”公众号特设“地名文化故事”专栏,通过地名文化故事的宣传,进一步加深全县人民对潼关地名的了解,共同共筑地名良好氛围。
地名介绍
泗州城
地名来历
根据《同州府志》记载,潼关县泗州城是因泗洲军守此而得名。其核心文化内涵与古代军事屯戍密切相关。西周时期,这里作为屯营练兵的堡寨,是潼关早期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节点。遗址呈长方形布局,现存夯土残墙及铁管、陶片等遗物,印证了其作为军事聚落的功能定位。地名中的“泗洲” 既反映了历史上的行政建制,也暗含 “驻军戍边” 的军事属性,是潼关 “四迁” 历史的起点,承载着区域战略地位的变迁记忆。遗址位于塬台之上,地势险要,周边曾为泽国,具有天然防御优势。这种 “依山傍水、屯兵据守” 的选址理念,体现了古人对军事地理的深刻理解。作为潼关最古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泗州城遗址见证了从西周至明清的文明演进。其地名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地方历史的 “活化石”,承载着当地居民对祖先迁徙、防御抗争的集体记忆。
历史沿革
泗州城遗址距今约3000 年。古关城建于汉献帝年间,城垣残留约300 米,宽4 米,高约3 米,夯筑板迹可见。城基发现有夯筑杵迹及铁管、残陶片等物,东西长1500 米,南北宽约2000 米,曾是潼关最神奇、最古老的经济文化中心,史上的潼关四迁就是从这里起源的。
传说黄河龙王性情凶暴,经常浸害山、陕之间村庄,当地村民夏秋季节总要祭河神龙王。有一年,村民商议祭龙王之事时,龙王派来的怪物前来兴师问罪,要挑五湖四海水淹没泗州城。关键时刻,南海观音菩萨化作白发老太婆,喝干了怪物的一桶水,怪物踢翻另一桶水,大水漫地。观音菩萨将柳枝丢入水中,用拐杖在地上划了几下,出现许多沟壑,洪水顺着沟流走,泗州城和周围村庄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