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又一特大煤化工项目推进取得重大进展。近日,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获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批复,标志着项目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该项目总投资89018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37202.9万元,占总投资的4.18%。项目以煤为原料,设计原料煤用量76.62万吨/年,主体工程包括5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2x36万吨/年稀硝酸装置、86万吨/年硝铵装置、5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装置、2万吨/年电子级硝酸装置、1万吨/年电子级氨水系列产品装置、20万吨/年液体二氧化碳装置和60000标准立方/小时空分(按氧气)等配套设施。
关停工程包括:年产25万吨合成氨生产线、年产91万吨稀硝酸生产线、年产10万吨浓硝酸生产线、年产58万吨硝酸铵生产线、年产纯碱30万吨生产线、年产32.4万吨氯化铵生产线、年产8万吨硝酸盐生产线、年产200吨羟基铁粉生产线、年产200万标方特气生产线及空分等附属配套工程。
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陕西省兴平化肥厂,1997年8月整体改制为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加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融入其化工板块。凭借着早期从国外引进的重油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先进技术,该企业迅速崛起,不仅成为全国硝酸铵系列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更跻身中国化工500强之列。
兴化集团新址选址于榆林市榆神工业区清水工业园,占地规模约为1500亩。值得注意的是,榆神工业区与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的管理模式,这意味着该区域不仅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还享受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势。
环评报告显示,该项目严格遵循“能效领跑者”标准,采用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低温甲醇洗等先进工艺,较传统技术节能30%以上。废气处理系统集成SCR脱硝与活性炭吸附技术,废水经膜分离与蒸发结晶实现近零排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95%。项目规划建设2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为后续碳汇交易及煤化工碳中和路径提供技术储备。此外,新基地将同步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能耗与排放的实时监控,目标环保绩效优于煤制合成氨行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
榆林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随着兴化集团等重大项目落地,榆神工业区已形成煤制烯烃、煤基乙醇、煤焦油深加工三大产业集群,202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此次搬迁不仅为关中地区腾挪出2500亩工业用地用于新兴产业布局,更通过“老厂保留研发中试、新厂聚焦规模生产”的协同模式,推动兴平、榆林两地形成“关中创新策源+陕北产业转化”的跨区域联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