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粮食安全的重任,而永久基本农田更是这条生命线上的坚固基石。当审计的触角深入S区的田间地头,一场关于耕地保护与非法种植草皮的较量悄然展开。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利益博弈的较量,更是对审计人员智慧与决心的考验。
初露端倪:
草皮下的秘密
2024年盛夏,S区审计局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强农惠农相关资金专项审计调查工作。在L镇,审计组一行驱车穿梭于乡间小道,目光紧锁一片片早稻田,心中时刻警惕潜藏的异常。
“小江,你看那边,那块田颜色怎么有些不一样?”组长吴主任指着远处一块略显单调的绿色地块,眉头紧锁。
随着车辆缓缓靠近,一片嫩绿色的稻田映入眼帘,与周围绿油油的早稻田形成了鲜明对比。下车后,审计人员沿着田埂深入,发现这些稻田里种植的并非早稻,而是经过精心打理,呈现出整齐划一模样的草皮。
“这不对劲,之前不是说这一片是永久基本农田吗,永久基本农田上怎么会有草皮?”吴主任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与不安。
走着走着,审计组又惊奇地发现几块光秃秃的田地。主审小江走近一片空地,俯下身子观察了许久说道:“看!这里有被收割后留下的草条,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像车轮碾压过的痕迹,这些土壤层比周围正常耕种的田地要低矮许多,感觉是被人为剥离过的。”
通过走访,审计组发现,L镇T村十余户农户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竟将自家的永久基本农田出租给他人种植绿化装饰草皮,涉及面积可能超过50亩,并且近年来这一出租种草皮的趋势不断蔓延。
据了解,草皮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需求大,一块农田一年可以收割2至5茬,每茬草皮能卖到2000元至4000元不等,比种植粮食作物每年200元/亩的经济效益高得多,农户将农田出租种植草皮可获得每年每亩6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租金收入。
政策红线:
不容触碰的底线
回到驻地,审计人员迅速查阅了相关政策文件。2019年,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通知直指永久基本农田的“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明确禁止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植草坪、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的植物。这一规定,不仅是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更是对粮食安全底线的坚守。
“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制止这种违法行为!”吴主任在审计组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
如何精准锁定问题,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权威性,成为摆在审计组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审计组决定采取多种审计方法,多管齐下,揭开草皮下的真相。
科技赋能:
无人机侦察显神威
审计组首先想到了无人机。在得到局里的支持并进行相关手续报备后,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迅速升空,对L镇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全面侦察。
“无人机侦察的优势在于视野开阔、覆盖范围广,能够快速锁定疑似违法区域。”审计人员小方一边操控无人机,一边向同事进行解释。
随着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一块块绿色斑块逐渐在屏幕上清晰起来。通过比对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审计组初步确定了多处疑似违法种植草皮的区域,为后续实地核查提供了重要线索。
实地核查:
抽丝剥茧寻真相
有了无人机的指引,审计组迅速组织力量,对疑似违法区域进行了实地核查。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土地出租情况,查看租赁合同,同时拍摄现场照片,记录草皮种植情况。
“大爷,您知道这块地是永久基本农田吗?种草皮可是违法的。”审计人员耐心地向农户解释政策。
面对审计组的询问,一些农户露出了尴尬的神色,坦言自己是为了多赚点钱才把地租出去的,并不知道这是违法行为。而另一些农户则显得较为抗拒,有的还试图掩盖真相。
面对这种情况,审计人员始终保持冷静和耐心,通过宣讲政策、讲解法律后果等,逐步打消了农户的顾虑,获取了宝贵的书面证明材料。
涉及的土地承租人均为本地村民,从其他村民手中流转农田,用于种植草皮销售谋利。没有采取铺垫细沙或其他土进行隔断种植,而是直接散种,收割草皮后也没有采取任何覆土等有效保护耕地措施,势必造成土地耕作层减少,对后续耕种粮食作物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数据分析:
精准锁定违法主体
在实地核查的基础上,审计组还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L镇的土地流转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分析。他们通过比对土地流转合同、农户信息等数据,检索定位网上草皮交易平台,成功锁定了多个违法种植草皮的主体。
在数据分析的助力下,审计组进一步掌握了违法种植草皮的规模、范围以及涉及的农户和承租方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部门联动:
共筑耕地保护防线
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S区审计局意识到,单靠审计部门的力量难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为此,他们主动与同级检察机关、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以及相关乡镇进行贯通协作,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我们审计部门发现问题、提供线索,但解决问题还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吴主任在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时强调。
在审计局的推动下,S区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对违法种植草皮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联合执法小组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方式,确认L镇T村等8个村存在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大面积连片种植绿化草皮等违法事实,涉及基本农田近百亩。
审计建议:
守护粮食安全生命线
在完成审计调查后,S区审计局向本级政府提交了审计报告、专报,并提出了多条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一是各乡镇(街道)要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压实村集体和农业经营主体的管护责任,对辖区内种植草皮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明确整改措施,制订整改计划,尽快恢复耕地种植属性。
二是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要立足职责职能,对违法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植草皮等“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共同执法监管,根据农业生产现状和对耕作层的影响程度组织认定,做到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查处一起。
三是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业务主管单位和各乡镇(街道)要加强耕地保护日常监管,以常态化巡检为抓手,将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防止陷入“整改—反弹—再整改”的怪圈,切实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好、利用好,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这些建议得到了S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在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S区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耕地保护行动。
磋商会议:
共商整改大计
2024年9月初,一场关于违法占用耕地种植草皮问题的磋商会在L镇政府召开。检察、审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各乡镇以及种植户等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整改方案。
会上,吴主任详细介绍了审计调查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建议。各部门负责人纷纷发言,就如何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整改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绝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根据刑法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规定以及高检出台的立案追诉标准规定,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放眼全国,各地对这种违法行为的处置,既有行政处罚也有移交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的,大家应当正视这一问题。”检察机关分管领导严肃地说。
“该现象屡禁不止,我们也曾多次组织约谈种植户,但效果甚微。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自然资源部门分管领导表态道。
“种植草皮对土地的破坏程度可能比其他苗木还要严重,要杜绝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植草皮。我们将加强宣传教育和提供技术指导改种经济作物,提高农户的耕地保护意识。”农业农村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补充道。
“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这是违法行为,自从上次审计找过我,我就着手整改恢复覆土,趁着时节赶紧把晚稻种下去了。”王姓种植草皮户深刻反省道。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各部门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形成了详细的整改方案。会上,L镇政府与种植户共同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翻耕恢复承诺书,承诺在规定时间内将违法种植的草皮全部翻耕,并恢复土地原状或按规划要求进行合理利用;对情节严重或拒不整改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会议结束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按照整改方案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整改落实工作。
整改成效:
冬日蕴春下的粮食安全
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整改工作成效在冬日里悄然显现,表面上看似平静无波,实则孕育着勃勃生机。
在L镇T村,审计人员再次来到这片曾经被草皮覆盖的土地上。如今,违法种植的草皮已被全部清除,耕作层剥离严重的地块也已恢复原状。
“感谢审计局的同志,是你们让我们认识到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一位农户握着审计人员的手激动地说道。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咱老百姓装粮食的饭碗。”审计人员微笑着回应。
在S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部门还加强了对耕地保护的日常监管和巡查力度,建立了常态化耕地保护机制。通过定期巡查、卫星遥感监测等方法,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确保耕地保护红线决不突破。
同时,S区还加大了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其提高耕地保护意识。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农户了解耕地保护的政策法规和重要意义,引导他们自觉保护耕地、珍惜土地资源。
历经炎暑,迎来寒冬,这片田野见证了审计利剑的力量,也彰显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坚定承诺。一片欣欣向荣似在告诉我们:守护粮食安全,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所在。
案例总结
这是一个讲述耕地保护与非法种植草皮较量的审计案例。此次审计中,审计团队以高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通过实地踏勘、数据比对、访谈农户等多种方式,深入剖析了该地区耕地资源的现状与面临挑战。针对耕地非法占用、质量退化等问题,审计团队及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整改建议,并督促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次审计不仅是一次对耕地保护现状的全面体检,更是一次对耕地保护意识的深刻唤醒,充分展示了审计监督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审计,相关部门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和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